推薦新聞
 
2016-11-26 來源 :公益時報??作者 :
(一)基礎設施
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石化扶貧援藏的重中之中。2002年以來,中國石化從援建縣城道路、牧民安居工程、城鎮(zhèn)基礎設施建設、教育發(fā)展、醫(yī)療健康、勞務培訓等方面開展援藏工作,經(jīng)過十多年的支援,促使班戈縣舊貌煥新顏,大大改善當?shù)厝藗兊纳钏胶唾|量。
解決了人們出行難的問題。
				![]()  援建前的縣城土路 | 
			
				![]()  援建后的縣城幸福大道 | 
		
| 
				“幸福路真的通向幸福勒” ——西藏班戈縣居民 卓瑪  | 
		|
				![]()  過去牧民居住的低矮土坯房 | 
			
				![]()  援建的牧民安居住房 | 
		
				  新建藏式安居住房 | 
		|
| 
				“通過中國石化建立安居工程項目,牧民以前的那種游牧方式得到了根本的轉變,牧業(yè)的生產(chǎn)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效益,子女上學的積極性也不一樣。”  ——佳瓊鎮(zhèn)鎮(zhèn)長 多吉尼瑪  | 
		
				![]()  援建班戈縣村級文化室 | 
			
				![]()  援建班戈縣黨政綜合辦公樓 | 
		
				![]()  援建班戈縣文化活動中心 | 
			
				![]()  援建班戈縣招待所 | 
		
(二)教育支援
扶貧扶人,扶智扶文。中國石化自2002年援助西藏班戈縣以來,重視教育援藏,將三分之一的援藏資金用于發(fā)展教育事業(yè)。2009年開始,援建西藏第一所“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學”——班戈縣中石化小學,基本解決了全縣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集中就學的問題。中國石化還積極設立助學金,嚴格按照《中國石化助學金發(fā)放管理辦法》實施,資助班戈縣貧困學生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,得到全縣廣大牧民群眾的認同和贊譽。| 
				案例: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學——班戈縣中石化小學 西藏班戈縣平均海拔4750米,是藏北高原海拔最高的縣之一。班戈縣縣域面積30138平方公里,三萬多人口。在中石化小學建成之前,原有的13所鄉(xiāng)(鎮(zhèn))小學,平均2318平方公里一所,布局過于分散。十多年來,中石化高度重視班戈縣教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,投入大量援藏資金,改變了班戈教育事業(yè)落后面貌,為班戈教育事業(yè)繁榮發(fā)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 班戈縣中石化小學大事記 
 
 ——班戈縣中石化小學政教處主任 扎西扎巴  | 
		
(三)產(chǎn)業(yè)幫扶
中國石化注重“輸血”與“造血”相結合的扶貧開發(fā)。2009年,中國石化共投入資金100萬元,用于發(fā)展班戈縣特色產(chǎn)品加工項目。一是支持畜產(chǎn)品加工業(yè)發(fā)展。主要加工褪(主要由酥油、奶渣、糖制成)、風干肉(主要由新鮮牛羊肉制成)、拉拉(主要由牛奶制成)、奶渣等加工工藝簡單的畜產(chǎn)品加工。2010年建設加工間、成品間各100平方米,并購置相應加工工具。二是支持發(fā)展藏毯編制業(yè),修建原材料庫房和成品藏毯庫房各30平方米。(四)醫(yī)療健康
針對班戈縣醫(yī)療條件不佳的現(xiàn)狀,中國石化啟動班戈縣醫(yī)院項目。根據(jù)計劃,2015年至2017年投資3500萬元(2015年投資500萬、2016年2017年分別投資1500萬元),實施班戈縣醫(yī)院標準化建設,提高醫(yī)療服務質量,改善患者的就醫(yī)環(huán)境,基本達到“小病不出村、大病不出縣”的目標。此外,中國石化2015年啟動項目備用金50萬元,用于購買人畜疾病預防設備和部分藥品、為部分兒童接種疫苗等。(五)勞務培訓
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。自2004年開始,中國石化在西藏班戈開展教育培訓幫扶,幫扶當?shù)鼐用裉嵘殬I(yè)技能。2002-2015年,中國石化共投入資金600多萬元,用于職業(yè)技能培訓,如鄉(xiāng)村醫(yī)生和獸醫(yī)培訓、教師培訓、縣鄉(xiāng)兩級干部內(nèi)地考察培訓、挖掘機裝載機駕駛員培訓、電焊工培訓等。| 
				班戈人民把哈達交給我們,就是把信任和責任交給了我們。我們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,對得起中國石化人的這份責任感與榮譽感。 ——中國石化第援藏干部  | 
		
| 
				援藏干部真的不容易,他們克服種種困難,深入基層,與群眾打成一片。他們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班戈人民,他們的艱苦付出大大改變了班戈的面貌,他們的管理方法也對我們班戈干部啟發(fā)很大。他們是我們的親兄弟,班戈人民永遠不會忘記。 ——班戈縣縣委常委、統(tǒng)戰(zhàn)部部長 貢嘎  | 
		
| 
				 、案例:奉獻,讓卓瑪重獲新生 2002年10月的一天,中國石化第一批援藏掛職干部李一超與新吉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多吉,走進了一名叫斯求卓瑪?shù)牟刈遑毨D女的帳篷。李一超眼前這位身穿羊皮袍的中年藏族婦女,摟著一個小女孩蜷縮在地上,脖子上赫然長著的大腫瘤讓他震駭。 當時47歲的卓瑪是西藏那曲地區(qū)班戈縣新吉鄉(xiāng)牧民。28年前,她脖子下長出一個腫塊,后來腫塊逐漸長成將近兩個人頭那么大的腫瘤,重達5公斤。李一超意識到援藏干部的責任和義務,慷慨解囊,并為治療卓瑪?shù)牟∷奶幈甲?。?jīng)過多方努力,2010年4月21日,北京口腔醫(yī)院免費為斯求卓瑪做了“頜下腺混合瘤”手術。如今,獲得新生的卓瑪已搬進中國石化投資建設的牧民安居房,過上了放牧牛羊、看上電視、抱上外孫的幸福生活。 
 我家里生活比較困難,自己又患上了這種怪病,處處都很不方便,援藏書記和縣長了解了我的困難和疾病后,專門給我們安排了一位醫(yī)生、一位翻譯和一位護士,前往內(nèi)地治病。在我最無助的時候,是援藏干部及各級領導伸出了援助之手,我永遠忘記不了他們的大恩大德,衷心感謝他們的深情厚誼。 ——班戈縣新吉鄉(xiāng)三村牧民 斯求卓瑪  |